【新术】青海省人民医院腹腔镜团队完成腹腔镜联合电子肠镜剔除结肠宽基息肉术
3月22日,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团队完成腹腔镜联合电子肠镜剔除结肠宽基息肉术。患者男性,69岁,因“大便带血1月”收住于省医院普外科,电子肠镜发现乙状结肠约4×3cm大小的球形广基隆起型病变,病理活检提示绒毛状管状腺瘤。
内镜下ESD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对于该病例息肉基底部宽大的特点,ESD手术难度极大,对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及内镜仪器设备要求非常高,如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时不在可控范围内。
既往腹腔镜联合电子内镜在部分胃切除、结直肠良性肿瘤部分肠管切除的手术,在省医院普外科已开展多年。双镜联合具有取长补短的互补优势,从而避免了因瘤体太小而无法定位,导致手术路径上的盲目性。精准地切除病灶,避免切除过多的组织,出现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同时术后内镜还能检验吻合口是否通畅,手术部位是否出血等,避免了术中相关并发症的遗漏。
在以往成熟技术的基础上,省医院普外科腹腔镜团队开展了腹腔镜联合电子肠镜切除结肠系膜侧宽大基底息肉剔除手术:内镜确定瘤体位置,见瘤体位于乙状结肠系膜侧,基底部大于2cm。切开部分结肠壁后,托出瘤体于结肠外,使用超声刀尽量沿粘膜下层剔除病灶后缝合切开肠壁。该术式如切除部位较浅容易造成病灶残留,操作部位较深则导致出血或基底部穿孔,比较以往腹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大,精细度要求更高。
相比较传统的ESD、双镜联合切除部分胃、结直肠手术,该术式不需要进行周围组织的分离及部分肠管的切除,保持了肠管的连续性,降低了术后肠瘘的风险,最大程度上减轻了手术创伤,对胃肠恢复的干扰小,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了手术时间,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理念,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好评。